40
您现在当前的位置: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国智慧点亮“北京八分钟”,炫丽接棒平昌

作者: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18-02-26

昨晚,2018平昌冬奥会正式闭幕。闭幕式上,下届冬奥会举办地——北京,向全世界呈现了精彩绝伦的8分钟演出。灵动通透的“冰屏”、世界上最大却又最轻的熊猫木偶、可以与人共舞的机器人……中国人用智慧点亮了“北京八分钟”,炫丽接棒平昌。


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解读“北京八分钟”上的高科技,探索其中蕴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



2.35米熊猫木偶仅重20斤



表演中贯穿始终的两只滑冰熊猫木偶让人印象深刻。熊猫木偶高达2.35米,重量仅有20斤,比初期版本轻了几十斤。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制作团队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不断改良和创新。


他们在选材上先后尝试了人造纸藤、天然白藤、竹篾条、铝合金丝、碳纤维条、PVC仿真藤条等多种材料,反复对比,进行了上百次测试,才最终确定了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相结合,配合LED灯的制作工艺。舞台上,演员要穿着目前国内最大尺寸的熊猫木偶进行轮滑表演,所以重量需要控制到非常轻。


【解读】


这两只“大熊猫”,是我们剧院创作过的最高的熊猫木偶,同时也是最轻的。我们初选的(熊猫木偶)材料做出来的有七八十斤,远达不到标准,后来不断地尝试新材料,才把大木偶的体重慢慢降了下来。此外,为了克服四川和平昌的“水土不服”,我们一次次地调试、升级,争分夺秒地改良工艺、制作道具,确保万无一失。——“大熊猫”创作团队负责人唐国良



灵动通透的“冰屏”细致到微米



机器人身上装载的大屏幕使表演十分炫酷,移动的机器人,流动的画面形成多层次,递进式现场效果。为了体现冰雪主题,24块大屏幕打造成了像冰雪一样效果的“冰屏”(雪花洁白、冰花透明),实现透明图像显示,效果更逼真,更灵动。每块“冰屏”长3米,中间没有横梁,背后卡槽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微米计算。此外,所有屏幕经过了风洞和冷库测试,达到风速每秒15米的要求。


【解读】


单屏幕尺寸达到1.5米的跨度,两块屏长3米,如果中间没有支柱,很难稳定。此外,LED屏越长,颜色的一致性越不好,到后面的灯颜色就不一样了。我们团队进行技术攻关,不仅生产出了规格更高、工艺更完善的产品,也同步实现了工艺的升级更新。目前的“冰屏”技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冰屏”研发团队负责人黄庆生



智能机器人与演员共舞



位于“冰屏”底部的机器人与轮滑舞者互动,他们携手从平昌穿越到2022年的北京。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机器人不但要完成动作编排,更要与演员、地面投影联动表演,同样实现了技术领域的升级创新。更具历史意义的是,这是中国首次以AI的形式,用人机互动的演绎,展现出最新中国形象,而全程人机协同表演,也是百年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次。


【解读】


我们主要实现了技术方面两点突破。首先是机器人导航更加精准,演员和机器人之间有频繁的穿梭互动,演出场地内的灯光干扰多,这就要求机器人要看得远、看得清,同时用最短的时间做出判断,并迅速做出适应和调整。其次,相比常用的工业机器人,此次的演员机器人动作更复杂灵活,包括完成行进中旋转、摆动,配合演员做出花哨的动作等。——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雷



石墨烯智能发热演员抗寒



“北京8分钟”北京时间昨日20时19分进行,现场气温为-3℃。为了做好72名演员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创团队采用了石墨烯智能发热服饰,来确保他们在穿着较薄的演出服时不会被冻伤,还可以保证动作舒展。石墨烯是一种超级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利用石墨烯的特性,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了超薄透明的石墨烯电热薄膜技术,用于智能装备制造,并在国外申请了专利保护。


【解读】


演员的服装要求轻薄,能让他们灵活地做动作,同时,无论是排练场地还是平昌闭幕式现场,天气都很寒冷,石墨烯服饰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发热效果。最初对我们的设计要求是在-5℃的环境中,持续发热8分钟,后来考虑到候场等因素,调整到在-20℃的条件下,发热4小时。——石墨烯团队负责人李月秋


14年前雅典冬奥会上“北京8分钟”的京剧、红灯笼和茉莉花,传递的是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如今的互联网、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展现的却是更加自信的中国力量!


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让我们共同期待,四年后的盛会!


郑重声明:本文来源:新华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公众号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